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

不要感覺你自己

今天晚上去參加 I do 教會的禱告會,禱告會是由「老師」主持的。禱告會開始前,老師說:「你們不要太過感覺你自己,讓神來帶領你。就好像老鷹飛翔,是靠著氣流飛翔。」所以我們要放下自己多餘的感受,全然的把自己交託給神。因為,神知道你需要什麼。你軟弱,就給你剛強。

老師說:我們不要花太多的時間,悔恨自己過去沒有好好親近神。既然來了,就把自己交給神,好好的禱告,好好的開始親近神。

原來,神一直與我們同在,不要過度感受自己,就感受神的同在。阿們!

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

"Wherever you go, you take yourself with you." quoted from "The Graveyard Book"

今天讀 The Graveyard Book 第四章時,讀到 Bod 問 Silas 有關圍欄後面那塊土地上藏了什麼人。Silas 說有罪犯、自殺的、女巫等。Bod 問他的教父,為什麼人要自殺?Silas 回答說,因為有些人想跳逃避,以為這是一個解脫的方法?Bod 又問,那他們死後有達到目的嗎?真的比較快樂嗎?Silas 就以這句話,回答 Bod。
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只要問題的根源沒有解決,不管一個人走到哪裡,也無法改變什麼。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做多了,我竟然想到要怎樣翻這一句話,然後腦海中就浮現:「牛牽到北京還是牛」這句俗語。這樣的翻譯當然不一定對,也不是很雅就是了。

但是,這句話今天跟著我一整天。我的問題到底是什麼?這幾天我已經開始打算可能要換環境了,我也會帶著我的問題跟我走嗎?我能夠有全新的生活嗎?上帝的 message 到底是什麼?

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

基度山恩仇記 Le Comte de Monte-Cristo -- 對上帝的信仰

九月份因為案子太少,在室友馬小姐的推薦下,讀起基度山恩仇記。基度山恩仇記的中文翻譯版本挺多,我們家有兩種版本,我看的是桂冠出版的。

故事剛開始時,非常的灰暗,又因譯文不甚易讀 (絕無批判翻譯的意思,據說法文原文用的是古法文,非常之困難),讀得非常慢。情節發展到基度山越獄成功,獲得寶藏,並且開始復仇後,變得非常精彩,使我欲罷不能。

同時間,因為心情不比落難的艾德蒙‧鄧迪斯開朗,我也讀起了聖經。每當心情不好,我喜歡到教堂去。高掛十字架的無人教堂,有一種陰冷的氣氛,但是很奇怪地,也常常給我帶來心靈的平靜。10 月初甚至跑到住家附近的教堂去,做了一次禮拜。牧師的佈道有點雜,當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:
清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(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, for they shall see God)

儘管這句話看起來很容易理解,但是我是一個心地不夠清澈的人,我看著字面的意思,想著怎樣看見上帝?

做完禮拜後數日,我讀到基度山與韋爾福的對話,基度山伯爵問韋爾福,為什麼沒有辦法做一個看透他人的法官?當時我覺得基度山真是神學家。一針見血地說出為什麼人與神的距離漸行漸遠,人的行為,背離神的旨意,人也越發盲目。

基度山恩仇記中,基度山常常提到上帝,覺得自己的重生與財富是上帝的賜予,而自己的復仇行動,是替天行道。

同時間,我讀到聖經上說:你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

因此,儘管復仇情節高潮起伏,我對於基度山伯爵認為自己的復仇屬於執行上帝的旨意這一點,感到很矛盾。伯爵一方面篤信上帝,感謝上帝,但是復仇的行為,正是違背上帝的旨意!
故事的結尾,基度山伯爵的仇人,一個個落得妻離子散、家破人亡。在韋爾福發瘋後,基度山伯爵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,超過了替天行道的範圍。他收手了,並且在最後原諒了陷他入獄的主謀。大仲馬在故事的結尾,仍然把天地的主宰權,還給上帝。人,是無法做上帝的!

讀完基度山恩仇記,雖然很崇拜大仲馬的天才。但是同時覺得,大仲馬也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吧!他讓惡有惡報,善有善終。雖然,報應不是馬上可以看到。但是就像大仲馬說的:如果你相信上帝,那麼請記住:「等待」與「希望」。
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關於嫁人

今天和爸媽去參加了大嫂的弟弟的婚禮。

婚宴後,離開前,爸媽和親家夫婦當然又要寒暄幾句。根據寒暄範本,都要先感謝對方把小孩教得很好,謝謝你的兒子/女兒照顧我的女兒/兒子云云。然後,再說自己家的孩子有很多缺點,請多多包涵。說到這裡,親家公說:「我女兒如果有什麼做不好的地方,請你們務必要教她,沒有關係的!這樣才能融入你們家,是吧?」親家母接著說:「就是說!我一開始就跟我的媳婦 (就是今天的新娘) 說:『我們醜話先說在前面。你嫁進我們家,就要習慣我們家的生活方式,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說,大家要互相。但是你是我們家的媳婦,就要盡力融入我們家。』」

如果是以前的我,一定會覺得:「什麼?做人家的媳婦怎麼這樣委屈!」但是,今天我竟然覺得:「嗯....親家母說的很有道理。」我覺得有道理,並不是說結了婚就應該放棄自我。我覺得有道理的是「學習成為某某家的一份子」這句話。(當然,大嫂家的家風是不錯的。)

在中國人的社會裡,與其說嫁人,不如說是嫁給某某「家」。嫁給某人,只要適應和某人一起生活就好了,但是嫁給某家,就要適應那個家了。

嗯....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不知道做起來困難度多少?